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更重“视触叩听”,但无论中西,长久以来,医疗都在利用科技不断发生变化,在这些变化下,医生手边的检查仪器多了,病人检查的科目多了,医院各种医疗器械更是多如牛毛。但是,这些变化却与实实在在改变人类进程的数字革命很少关联:几十年来,医疗服务没有从互联网以及数字化中得到更多的东西,或者更直白说,医疗仍在用自己的步调抗拒着一日千里的数字革命。当手机,互联网成为人类的延伸,医疗却没利用数字的桥梁拉近与人的距离。这种单靠自身技术的发展而忽视与人连接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医院需要患者检查的项目越来越多,医院各个窗口取药,挂号,打印清单的人流如潮,患者与医生的沟通更加困难,医患关系愈加紧张……
任何一种忽略了与人沟通的服务都不是好的服务。同理,任何连接人与事物的服务一旦出现,必然会产生革新成果。此次微信在全流程的就诊体验,恰恰就是通过人与医疗的连接,煽动医疗数字化的翅膀。
事实上,微信连接医疗拉近与人的距离并不是从此开始,自去年起,医疗机构就已在微信平台上遍地开花,包括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口腔医院、北京佑安医院、杭州第一人民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北京空军总医院等纷纷试水微信服务。
一些社区卫生中心也把医疗服务延伸到了微信上:东莞大朗社卫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就实现了24小时问答服务,附近居民在社卫中心看诊,可提前针对自己的情况与医生微信沟通,然后再预约看诊。而在不久前的微信公开课上,武汉口腔医院工作人员就表示,微信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比如完善医生个人信息、比如方便用户选择就医对象、比如医生对患者的术后医嘱……
这些精细化的运营背后,除了数据的支撑,更重要的是通过微信,医生与患者信息渠道的优化以及信息沟通时间成本的降低和空间扩容,无论何时何地,患者都可以与医疗对接,让医嘱就在身边。
今天我们看到,微信在拥有巨大商业价值潜力之外,更具备沟通让人更美的本质。而事实上,微信早已不仅是一种情感维系的工具,更具备了连接物与人,然后让人能准确、实时的借助微信关注自我的能力。这种能力投射到任何行业都会引起蝴蝶效应,并且微信越是和愈加传统的行业连接,其产生的化学效应也就越大,对人的影响与改变也就越大。微信连接医疗恰恰就是这种推论的映证:当每一位患者通过微信到医院看病,不再排队,不再窗口缴费口来回跑,就诊数据实时可查,化验单据即时推送的时候,医疗行业变化的一大步已在迈开。